需求部分复习

Charlie
  • 需求获取(30分)
    • 需求获取上半段(20分)
      • 确定项目前景与范围(10分) – 目标模型
      • 涉众分析(10分) – 涉众识别之ADM模型、涉众评估之Power-Interest、Power-Attitude模型
      • 涉众共赢之Stakeholder-Issue模型
    • 需求获取下半段(10分)
      • 面谈、原型、观察三大获取手段的联系与区别
      • 面谈问题的设计
  • 需求分析(10分)
    • 需求分析根本任务与活动
    • 基于UML软件建模的需求细化 – 概念类图、顺序图、状态图
  • 需求规格说明
  • 需求验证与管理(10分)
    • 需求验证基本活动
    • 需求管理任务与活动
    • 需求变更控制过程、组织与注意事项

1. 需求分类

  1. 功能需求
    • 业务需求:系统建立的战略出发点,高层次目标,描述解决方案和系统特性。
    • 用户需求:用户对系统能完成的具体任务的期望,描述系统能帮用户做什么。
    • 系统需求:用户对系统行为的期望,一系列系统行为能帮助用户完成任务,满足业务需求。
  2. 性能需求:速度,容量,吞吐量,负载,实时性
  3. 质量需求:功能性,可移植性,可维护性,效率,可用性,可靠性
  4. 对外接口:软硬件接口,用户界面,通信接口
  5. 约束:系统开发及运行的环境,问题域内的相关标准,商业准则,法律法规,社会性因素
  6. 其他:安装需求,培训需求,数据内容,数据信息

2. 需求获取

2.1. 上半场

确定获取的内容主题

2.1.1. 确定项目前景与范围 – 目标模型

  • 目标模型的关系

    1. 精化(Refinement)关系
      • AND:一系列子目标紧密结合完成大目标,关系画黑圈
      • OR:任一子目标都是目标的替代方案,关系画白圈
    2. 阻碍(Obstruction)关系
      • 可以继续and,or
    3. 支持与冲突(Support/Conflict)关系
      • Support链接表示一个目标对其他目标的支持促进作用,支持关系可以被处理为OR精化关系
      • Conflict链接表示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其他目标的实现有阻碍作用。在关系上画X
  • 目标模型做法

    1. 首先提出问题,对问题进行分析,然后提出业务需求,业务需求就是我们的高层目标。可以分为软目标和硬目标。软用云朵,硬用方块。
    2. 高层次目标可以分解为低层次目标。低层次目标用and或者or精化,子目标展开到单一事务时终止。
      • and:用一个集中的黑圈
      • or:每一个目标指向父目标的白圈。表示多种可以相互替代的“候选办法”
    3. 对每个高层次目标进行分析了以后,高层次目标也可以连接在一起。考虑已有目标之间的支持与冲突关系
  • 目标有以下几种形式

    • avoid 避免
    • achieve 实现
    • Cease 终止
    • maintain 维持
    • optimize 优化
      • min
      • max

image.png

2.1.2. 涉众分析

  • 涉众stakeholder:所有能够影响软件系统的实现,或者会被实现后的软件系统所影响的,关键个人和团体

  • 过程

    1. 涉众识别
    2. 涉众描述
    3. 涉众评估
    4. 涉众代表选择
  • 涉众评估之Power-Interest、Power-Attitude模型

    • 优先级评估
    • 风险评估
      • 基于涉众特征与态度化解涉众风险策略
  • 基于特征化解举例:亲子兴趣班

    • 大人与小朋友一起参与:环境设定者(客户)-> 参与者(用户)
    • 良好的产品体验打造亲子品牌:被影响者(潜在用户/客户) -> 参与者
  • 基于态度化解举例:电子竞技产业

    • 与地方政府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:强反对者 -> 强支持者
    • 成功的赛事运营与未成年人游戏时长限制:弱反对者 -> 弱支持者

image.png

  • Power-interest图:优先级评估
    1. 参与者:系统的实际使用者,对系统最终成功有较大影响力,收到系统较大影响,优先级最高
    2. 环境设定者:很少使用系统,但是由于政治、经济等因素对系统有比较大的影响,优先级次之,最常见的是政府和管理者。
    3. 被影响者:可能是系统直接使用者,也可能是因为系统出现被剥夺了部分利益的输家,受影响大,能影响少,优先级一般低于环境设定者,但是特殊情况下也可能高于环境设定者。
    4. 观众:不受影响,也不影响,优先级最低,比如环境专家和市场力量。
  • Power/Attitude图:风险评估
    1. 强反对者是需要重点分析的。
    2. 涉众的关注点和兴趣去向也是重要内容,一般环境设定者是项目高风险因素。
    3. 对于高风险的涉众类别,要尽可能澄清各个涉众类别的角色和职责,发现项目对他们的依赖和假设条件,分析实际情况与预期不一致时可能出现的风险,并提前化解。
  • 化解涉众风险
    1. 一方面提高环境设定者对系统的关注,转化为参与者
    2. 一方面消除强反对者的反对原因,变为强支持者
    3. 给予被影响者一些发表和实现自身意见的权利,缓解忧虑

2.1.3. 涉众共赢之Stakeholder-Issue模型

列出系统所有的受众,明确描述他们的兴趣和对系统的期望,发现背后的共同问题Issue。如果某个涉众类别对一个Issue存在兴趣,那这个关系就是一个Stakeholder-Issue关系

共赢分析:

  1. 某个Stakeholder-Issue关系上所寄予的期望与项目的业务需求无法保持一致,那么它关联的涉众就在该Issue的问题上和项目整体目标存在冲突
    • 涉众和项目负责人相互调整折中
    • 重新评估项目的可行性
  2. Stakeholder/Issue关系图中某个Issue所关联的不同关系标识有互相冲突的期望,那么就意味着它所关联的涉众在该Issue上存在需求冲突
    • 分析各个冲突方成为赢家的条件
    • 适当的调整,化解冲突
    • 分析项目在该Issue上的目标、约束和可选方案,并提供给冲突方进行权衡,促进他们之间协商解决

image.png

2.2. 下半场

设计具体的应用环境和场景条件,由用户根据细节业务的执行来描述问题、表达期望

2.2.1. 面谈、原型、观察三大获取手段的联系与区别

  • 联系:这三大获取需求的手段相互补充,联合起来完善一个产品的需求获取,使得获得的需求尽可能不出错,减少项目的开发风险。
  • 区别:
    1. 面谈:如果涉众对产品的需求理解比较透彻、认为自身需求具有可行性、能够清晰地说明自身的需求,则可以通过面谈的方式,通过与这些涉众的交流,直接获取他们对产品的需求
    2. 原型:如果涉众对产品的需求理解、对自身需求的可行性、对其需求的表达充满不确定性,或是需求工程师在理解用户需求上有困难、怀疑需求的可行性,抑或是面对创新型产品这类需求充满不确定性的产品需求分析时,需要通过原型法,消除不确定性,降低风险,应对模糊与变更
    3. 观察:如果事件具有突现、局部、暂时、涉身、开放、模糊的情景性时,用户可能无法主动告知相关信息,此时需要结合事件发生的具体环境才能理解,就必须采用采样观察、民族志等观察方法,来应对复杂协同等问题;观察的特点是不打扰用户的正常工作

2.2.2. 面谈问题的设计

问题类型:

  1. 开放式问题:回答不受限制
  2. 封闭式问题:(受限制)程序性提示
  3. 探究式问题
    • 为什么?
    • 你能举个例子吗?
    • 你能详细描述一下吗?
  4. 诱导性问题 (不好)
    • “你和其他经理一样,都同意把财产管理计算机化,是吗”
  5. 双筒问题 (不好)
    • “每天你通常会做什么决策,你是怎样做的”
    • 过于宽泛,要回答的东西特别多
  6. 元问题
    • 我的问题看起来相关吗?
    • 你的回答正式吗?
    • 你是回答这些问题的最佳人选吗?
    • 我问了太多的问题吗?
    • 我还应该见什么人?
  7. 程序性提示

面谈前期以开放式问题为主,后期以封闭式问题为主

image.png
image.png

3. 需求分析

3.1. 根本任务

  1. 建立分析模型,达成开发者和用户对需求的共同理解
    • 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为简单的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,确定本质特征
    • 和用户达成对信息内容的共同理解
    • 分析的活动主要包括识别、定义和结构化,它的目的是获取某个可以转换为知识的事物的信息
  2. 依据共同理解,发挥创造性,建立解决方案
    • 将一个问题分解成独立的、更简单和易于管理的子问题来帮助寻找解决方案
    • 创建解决方案的过程是创造性的
    • 帮助开发者建立问题的定义,并确定被定义的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
    • 这些逻辑关系可以形成信息的推理,进而可以被用来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性。

3.2. 需求分析活动

image.png

  • 需求细化:防止开发者各自假设造成的不一致
  • 确定需求优先级:
    • 累积投票
    • 区域划分:重要性,紧急性,惩罚性,成本,风险
  • 需求协商:开发人员内部,明确冲突的因素、解决空间和解决方案

image.png

4. 需求验证与管理

需求验证是专指在需求规格说明完成之后,对需求规格说明文档进行的验证活动

4.1. 需求验证基本活动

  • 验证流程:

image.png

  • 需求验证方法
    1. 评审
    2. 原型与模拟
    3. 开发测试用例
    4. 用户手册编制
    5. 利用跟踪关系
    6. 自动化分析

4.2. 需求管理任务与活动

  • 任务:
    1. 维护需求基线
    2. 实现需求跟踪
    3. 控制变更
  • 活动:
    1. 交流涉众需要什么;
    2. 驱动设计和实现工作;
    3. 测试和验证最终产品;
    4. 辅助项目管理
    5. 将需求应用、实施到解决方案;
    6. 将需求分配到子系统;
    7. 控制变更;
    8. 控制迭代式开发中的变化;

image.png

4.3. 需求变更控制过程

以可控、一致的方式进行需求基线中需求的变更处理,包括对变化的评估、协调、批准或拒绝、实现和验证。

  1. 提请者:提出需求变更
  2. 接收者:接受需求变更
  3. 评估者:进行变更评估,产生需求变更表单
  4. 变更控制委员会:变更决策,决定变更/拒绝变更
  5. 修改者:执行变更
  6. 验证者:验证变更

image.png

4.4. 需求变更组织

变更控制委员会(CCB):评价需求的变更,做出批准或者拒绝变化的决定,并确保已批准变化的实现。

人员可能来自:项目或程序管理部门; 产品管理或者需求分析部门; 开发部门; 测试或者质量保障部门;配置管理部门

4.5. 需求变更注意事项

  1. 认识到变更的必要性,并为之制定计划
  2. 维护需求基线,审计变更记录
  3. 管理范围蔓延
  4. 灵活应对变更请求
  5. 使用辅助工具
  • 标题: 需求部分复习
  • 作者: Charlie
  • 创建于 : 2023-12-31 20:12:00
  • 更新于 : 2024-07-05 12:55:04
  • 链接: https://chillcharlie357.github.io/posts/e27123b2/
  • 版权声明: 本文章采用 CC BY-NC-SA 4.0 进行许可。
评论